装修后瓷砖出现的各种状况,往往跟铺贴时的不当操作有关。空鼓、开裂、异味、脱落…这些让人烦恼的瓷砖问题,都有可能是铺贴前的一个操作泡水造成的。有过装修经验的业主都会记得,在铺贴瓷砖前装修师傅都会准备一个很大的装水容器,把瓷砖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贴到墙面上。泡水几乎是所有瓷砖铺贴前的必做功课(吸水率较低的瓷质砖除外),不泡水、泡水不充分甚至泡水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上述出现的各种状况。 瓷砖吸收泥浆水分然而会导致瓷砖空鼓。铺贴前瓷砖没浸水或浸泡不够,砖体湿度不够、水分不饱和的话,铺贴后会过早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被吸水后的水泥砂浆粘结强度下降,导致瓷砖出现空鼓。一般情况下,瓷砖(特别是釉面砖)在铺帖前应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让瓷砖充分吸水。 被吸水砂浆收缩然而会导致瓷砖开裂。有一定吸水率的瓷砖在铺贴前若不浸水,铺贴后在水泥砂浆凝结、强度上升的过程中,瓷砖会吸收其水分,砖面因水泥砂浆的拉力发生开裂。泡水不足引起的瓷砖开裂一般在铺贴完成后不久便会出现。 砂浆水分不洁净然而会导致瓷砖异味。如果水泥砂浆搅拌时不慎加入不洁水或者有脏物,吸水不足的瓷砖吸入砂浆不洁的水分或脏物后,不洁水分残留在瓷砖内部,*出现异味问题。另外,如果瓷砖没有泡水已经出现了空鼓状况,地面内部积水的话会滋生细菌,后续也*出现异味问题。 空鼓持续恶化然而会导致瓷砖脱落如果墙砖出现空鼓后没被发现或者及时处理,空鼓范围逐渐扩大,最后会导致脱落。